讲述东大-团队

大国有重器 百炼淬成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 李家祥 更新日期: 2023-09-06

中国是钢铁大国,但大而不强,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出路在哪里?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绿色制造”“制造绿色”为信念,用创新的钢铁工艺和产品挺起中国钢铁的脊梁,这,就是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给出的答案。

2005年,王国栋院士领衔实验室开发了世界首块“超级钢”,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上连创四个第一:第一次得到超级钢工业生产的工艺窗口;第一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了原型钢样品;第一次在工业生产条件下轧制出超级钢;第一次将超级钢应用于汽车制造。在超级钢线材、中厚板等方面连续取得突破,被宝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广泛应用,成为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领域的领跑者,助推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出关键一步。

“真正的论文要写在轧钢生产的创新实践上,真正的创新成果要体现在轧钢生产技术进步上。通过设备升级和新技术开发,不断提高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低耗钢铁生产,从跟跑到并行,直至让中国成为世界绿色钢铁工艺的全球领跑者,是我们东大人肩负的重要使命。”王国栋的话语掷地有声。

王昭东,这位实验室的青年新秀勇挑大梁,率领着由袁国、韩毅、付天亮等一批年轻人组成的“先锋队”,进行中厚板热处理工艺和装备开发,一举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我们不担心SCI、EI,能够做出创新的工艺、装备、产品,那SCI、EI也一定是我们的囊中之物!”王昭东对实验室的未来信心满满。

独行快,众行远。实验室的人才雁阵,爆发出强大的创新合力,在钢铁轧制领域多点突破,全面开花。在钢铁行业的“严冬”中,超快冷技术、辊式淬火机等打破国外垄断的专利,让企业看到了困境中崛起的希望。

“我们之所以练就了解决企业难题的高招,让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靠的就是经得起失败、耐得住寂寞和滴水穿石的毅力。”李建平教授,这位数十年如一日耕耘在中试设备领域的行家,一语道出团队的通关秘诀。

实验室的团队,将高端中厚板热处理国产化率提高50%以上,广泛应用到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汽车、舰船制造等重点用钢领域,产品批量出口至英国、西班牙等10余个国家;热轧板带钢先进快速冷却系统,推广应用至国内大型钢铁企业20余条生产线,实现了千万吨节约型热轧钢材批量化生产,为我国高品质钢材升级换代作出巨大贡献。

南京钢厂,2011年计划国际招标引进一台全球最先进的5米中厚板轧机,这是国家支持大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在轧机轧后冷却系统的招标中,实验室同西门子-奥钢联、西马克等国际顶尖公司同台PK,最终凭借超强的实力秒杀对手,一举中标,这一项目大大推动了南钢的绿色转型。

在南钢50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有一个场景特别令人振奋:印刻着RAL NEU 标识的超快冷装置和西马克集团生产的预矫直机一前一后地矗立在生产车间。印度钢铁公司到南钢考察,为东大设备创造的效益所震撼,并立即联系实验室,希望帮助其改造生产线,实现绿色减量化生产。

提起在南钢做项目的日子,袁国满是感慨:“南钢辊式淬火机项目进展的关键时期,项目组三天两夜只吃两顿饭。”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1200吨超大型起重机吊臂、南海荔湾深海油气田厚壁管线、驰骋北冰洋的高技术船舶,这些光彩夺目的“国之重器”,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凝聚着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心血和汗水,更是他们心中无上的幸福和骄傲。

实验室的科研尖兵们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近五年来累计为钢铁企业创造利润500亿元,综合减少我国钢铁行业CO2 总排放量的7%。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